“干旱半年,村里小溪干涸,水井也都底朝天。”
12月28日,岁的苗族村民顾海保在家里拄着拐杖,站在水缸边,轻轻一拧水龙头放水、接水、舀水……凝视着*府为她家接的自来水哗哗地注入水缸,感慨万千。
顾海保17岁嫁到凯里市凯棠镇白水村。
她说,那些年,吃不饱穿不暖,遇到干旱年份,连喝水都难。
年,遇到大旱,村民吃“刮刮水”。顾海保记得,她和村民一样,睡觉都没有一夜安稳的,凌晨三点就起来,打着火把,挑着桶去排队挑水,因水少用瓢贴着井底舀水,一家一挑水。水很金贵,半盆水还要洗脸,再用来洗脚,然后浇菜。
于是,勤劳的顾海保硬凭着一根木扁担和两只木桶担起了一家人的担子,生育3男3女。
“这扁担,还是我结婚时的‘传家宝’呢,水桶已经换了两三副。”谈起往事,顾海保展示扁担,摸了摸这尘封了几十年的扁担中间的裂痕,过往的酸甜苦辣涌上心头。
顾海保指着扁担头说:“这扁担的两头被铁挂钩磨损了,后来就用电筒的铁皮壳包了起来。”
说着说着,顾海保慢慢地站起来,挑着水桶,做挑水示范,走了几步。
顾海保一本正经地说:“两只手要抓住桶梁,才不摇摆,水面上放一片嫩叶,才不溢水呀!”
生产队年代,顾海保响应公社号召,背着孩子上山种树,用扁担挑水浇灌。
土地承包到户时期,顾海保去*府领杉木苗、核桃苗种在田边土角,又拿着扁担挑水施肥。
群山环抱的凯棠镇白水村
几十年过去,白水村光秃秃的山变成了连片的山林,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
年,*中央发起向脱贫攻坚新一轮宣战。次年,白水村农村人饮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成投用,解决了全村6个自然寨户人的饮水安全难题。
“有了自来水,洗衣、洗澡方便了。只要有水用,花点水费钱,值!”顾海保感慨地说,现在,扁担和水桶都“光荣退休”啦!
通讯员:杨仁海
二审:熊顺才杨秀华
三审:王志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