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长廊、文化广场建好了,我们扎龙灯、摆长桌宴……不用担心着雨淋了。”
11月24日,夜幕降临,太阳能路灯照亮。凯里市湾水镇翁当村大坪寨春晖社负责人吴永祥在长桌宴上,由衷感谢*和*府的关心支持,乡亲们投资投劳,了却了一桩心愿。
大坪寨是一个距凯里市中心35公里的苗族村寨,现有户人。
“我们寨子耍龙灯有多年的历史了,小有名气。”88岁的村民吴国忠十分自豪。
由于改革开放后,大坪寨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耍龙灯的习俗中止了35年。
脱贫攻坚,大坪寨修通环村公路、机耕道、文化广场,安装太阳能路灯……告别了过去不通车,肩挑背驮,摸黑走夜路的时代,村民陆续返乡创业,过上了好日子。
于是,村民们渐渐开始“念旧”了。
“小时候,我跟随父亲去耍龙灯,特别好玩。”吴国忠回忆,并担心说,“我们老了耍不动了,就要失传喽。”
针对这一情况,年,大坪寨春晖社成立苗岭龙灯会,现有55名队员。相继还成立了妯娌舞蹈队。据悉,现正在筹建苗族武术队。
本着传承乡土文化的原则,大坪寨通过以文养文的方式,邀请长辈们手把手教年轻人扎龙灯,耍龙灯,吟诵祝福语……
去年春节,苗岭龙灯会正月初三出龙,到正月十四结束。每晚队员们举着宝,肩扛龙灯,紧跟灯牌、鱼灯、虾灯,猴子磨豆腐……敲锣打鼓,赴凯里、*平两县(市)毗邻的村寨拜年,送欢乐,送祝福。
大坪寨将收到各村寨接龙灯时打发的红包积攒起来,用于传承、保护和发展乡土文化,添置锣鼓、小板凳等道具及服装。
大坪寨釆取苗岭龙灯会筹一点、村民捐一点、*府补一点的方式,修建文化长廊、文化广场等。龙灯会仅两年时间就筹资近10万元。
按照自愿捐赠的原则,大坪寨18岁至55岁的青壮年男子每人捐一根木头或元,其余老人小孩元。
年3月,大坪寨文化长廊动工,设计为宽4米、长81.18米、高5米的苗族风格的建筑,今年11月竣工。
“文化长廊建好了,好扎龙,好耍龙了,不像以前在家里碍手碍脚的。”吴国忠笑呵呵地说,老的教小的,一辈教一辈,我们龙灯会有接班人了。
目前,文化长廊正在进行装饰,根据展示区布置图文、实物、影像等多种形式,反映古老苗寨的传统农耕生活,留存农村历史记忆。
吴永祥说:“我们努力保护好传统乡村的生活方式,传承好乡土文化,让乡村振兴带有乡土气息。”
通讯员:杨仁海陈丹
二审:李靖杨秀华
三审:王志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