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冲垮了我家鱼塘,脱贫攻坚分队就赶紧来了解情况,还帮我解决了4吨水泥,让我的损失减少了,也重新树起了我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他们不仅帮我家,只要哪家有困难,他们都要去!”凯里市开怀街道塘寨村一组村民杨秀锋说。
“走田坎、跨门坎、进心坎。”一件件实事、一份份成效让塘寨村群众切身感受到脱贫攻坚干部的用心、贴心、暖心,感受到生活变好、环境变美的脉动……
自凯里市“大战天”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角吹响以来,市委宣传部脱贫攻坚分队以“走田坎、跨门坎、进心坎”活动为契机,进村入户,奔走在田间地头,访民情、解民忧、助民富。
走田坎用脚步丈量民情
“我们这7户人家祖祖辈辈从来没有想过会有一条公路修到寨门口,现在走哪都方便,还买了农用车,干活也少累点了。”塘寨村三组力勇自然寨村民杨昌顺欣喜地说。
塘寨村三组力勇自然寨地处小高山半山腰上,村民出行仅靠山间的一条羊肠小道,因住的人家少,一直未纳入通组公路建设范围,在驻村干部的积极争取下,年年底通组公路建成,圆了力勇自然寨7户农户23名群众几代人修建公路的心愿。
但雨季的到来,塌方时有发生,影响道路通行和饮用水中断。两个月来,脱贫攻坚分队网格员、包村干部王飞几乎每天都要到力勇自然寨走田坎,查看塌方状况,并在隐患点设立警示牌。当了解到饮用水管遭受破坏导致寨子里的饮水得不到保障后,便积极协调5吨水泥、米胶管修复了饮用水管道。同时,还自掏腰包解决了4方细砂费用及运输费。
“我多跑一点,让群众方便一点,是我的职责所在。”王飞说。
跨门坎用真心听取民意
“感谢*委和*府给我们送来水泥和沙子开展庭院硬化,修好后,再种点花,让我家越来越美。”塘寨村一组村民潘仕能激动地说。
塘寨村是深度贫困村,村寨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较为薄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对生活环境的质量有了更高地期盼。
“生活好了,我们就想把环境整好一点,跟城里一样漂亮,但受资金的影响,一直都没整起来。”脱贫攻坚分队网格员在“跨门坎”了解到部分群众的所盼后,通过召开坝坝会、村民代表会,集思广益,对塘寨村的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
“环境卫生整治关键是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共同参与,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为此,我们一方面组织村干前往其他村参观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另一方面网格员入户向群众宣传讲解村容寨貌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市委宣传部下派塘寨村脱贫攻坚分队队长石宏豪欣慰地说,我们积极引导群众投工投劳,稳步推进庭院硬化建设工作,通过与群众面对面地交流谈心,群众从一开始的不配合到积极参与,工作就顺利多了。
进心坎用实干焐热民心
脱贫攻坚分队网格员在走村入户中了解到贫困群众杨常山年过八旬的父亲杨山金不慎遗失身份证后,因生病、行动不便,一直未补办身份证,给杨山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后,网格员积极与开怀街道派出所对接联系。开怀街道派出所随即主动上门服务,为老人采集人像信息,给老人办理了身份证,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赢得了家属及邻居的一致好评。
“我父亲脚走不了路,办理身份证一直是个头疼的事,没有身份证,办事很不方便,感谢开怀街道派出所民警上门来给我父亲办理了身份证,解决了我家的实际困难。”得到大家的帮助,解决了家里的一件大事,塘寨村一组村民杨常山十分感激。
田间地头,风里雨里,市委宣传部脱贫攻坚分队牢记使命,脚步铿锵,用汗水浇灌民心树,用艰辛与付出书写百姓幸福篇章。
“群众的事,不管大小,都是*员干部的事。秉持这样的理念,我们脱贫攻坚分队带着感情,从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脱贫攻坚分队成员、塘寨村驻村第一书记龙卫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