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三线探秘贵州凯里罗汉山851厂,延续至今
TUhjnbcbe - 2023/3/15 19:51:00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受国际紧张局势的影响,为加强战备,国家决定把东部沿海一线地区的工业,特别是*工工业向西南、西北等三线地区转移或复制,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在西南、西北地区展开,史称“三线建设”。

年1月23日,国家第四机械工业部根据“三线”建设规划,成立贵州地区基本建设筹建处,同年4月,正式命名为0八三筹备处。在短短的5年间,在都匀、凯里和遵义相继有20多家*工企业和多家研究所落地。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国家第四机械工业部所辖的系统、、、等多家*工企业落户凯里地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条件优越的大江南北,大量的科技人员、老领导、技术工人携家带口来到凯里的大山之中安家落户。国营厂(华联无线电器材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华联厂,于年6月在罗汉山边破土动工,经历3年艰苦奋战,于年验收投产,成为电子工业部批准成立的开关,连接器专业生产厂。在当时主要生产国防需要的*用电子元器件,“东方红一号”上的许多电子产品就是生产的。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局势和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转变,*工企业开始慢慢向民品转移。厂曾先后研制风扇、收录机机芯,但因各种原因产品的市场销路一直不是很好。最终,厂决定重走*工之路。从年开始,该厂研制的产品成功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取得骄人的成绩。就比如密封开关,可在零下度的情况下正常使用。

往日的“国营华联厂”如今早已换成了“振华.华联”,全称为“中国振华.华联有限责任公司”,有了全新的办公场所,职工生活区也早已焕然一新,而老厂区则是另一番模样。

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曾经热火朝天的三线厂人去楼空,留下满目苍夷。一些高大的建筑物,只剩斑驳残破的砖墙破窗,任岁月侵蚀。峡谷中极具特色的青砖楼房,墙面破旧,严重的有垮塌的痕迹。车间的大烟囱依旧耸立入云,厂区里当年写的标语、表扬栏还依稀可见。

很多人都说三线建设就是劳民伤财,这话说得有些片面,以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国内背景下,三线建设势在必行。三线建设的开展,也较大规模地改变了我国工业布局,改善了三线地区工业落后的局面,对提高国家的国防力量意义重大,为后来进行西部大开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线探秘贵州凯里罗汉山851厂,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