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在贵州旅游,游什么?这个问题,大有学问。除了那些冒着蒸汽的温泉泡汤,你若到苗乡侗寨布依村走一走,一定能让你惊艳不已。怎么说?因为那里的苗族、侗族、布依族的节日,不仅丰富多彩,而且特色鲜明,让人印象深刻。每年冬季,都会有很多游客奔赴苗乡侗寨布依村,与当地少数民族同胞一起过节,品尝多彩之味。
苗族年节苗年是苗族最隆重的节日,盛行于黔东南州。过苗年的日期,各地不尽相同,但都是在收谷子进仓以后,即分别为农历的九月或十月、十一月的辰(龙)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苗族同胞过苗年,可谓夜夜笙歌,日日载舞,热闹异常。就说雷山县的鸡鸠村吧,从11月中下旬开始,整个村子就忙碌开来。而嫁出去的姑妈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娘家,与舅爷家同欢共乐,分享一年来的喜悦。姑妈们送来的那一箩箩稻谷,一方方猪肉,一壶壶米酒,象征着日子的红火和安详。
苗年
苗族牯藏节秋收之后的苗族牯藏节,是黔东南苗族最隆重的祭祖仪式,一般在关系较密切的村寨间进行,由苗族各姓牯脏头组织。有小牯大牯之分,小牯每年一次,时间多在初春与秋后农闲季节,吃牯村寨杀猪宰牛邀请亲友聚会,其间举行斗牛、吹芦笙活动;大牯一般13年举行一次,轮到的寨子为东道主。牯藏节的重要内容是宰牛祭祖。该节日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是苗族人生价值观的展现,怀念祖先、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勤劳俭朴、富裕安康等是节日的祷告主题。
牯藏节
苗族芦笙节苗族芦笙节流行于凯里、麻江、丹寨3县交界的舟溪一带。各地的节期不统一,一般在农历的正月、二月或三月。节日内容主要是祭祀祖先,庆祝丰收。一般在节日之前要举行仪式,先由某村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与此同时,各家各户都在自家自行祭祖,随后各村各寨的姑娘穿着盛装,佩戴银花银饰,小伙子们都各自带着芦笙,从四方八面向芦笙场地涌来。各村青年男子都各自围成圆圈,吹笙跳舞,持续四五天,气氛十分热烈,是一种融歌、舞、乐于一体的群众性文艺活动。交通提示:要参加、体验以上3个节日,从贵阳出发自驾走沪昆高速到凯里,再根据目的地选择线路。
芦笙节
侗族年节侗年是侗族一项感谢祖先保佑的传统民俗活动,也是侗族家人团圆、庆贺丰收、展示文化的节日,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榕江西北片区的乐里72寨、寨蒿48寨等侗族地区的节庆活动比较典型。侗年最重要的仪式是唱祭祖歌,并以此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无论是小孩、成人,还是青年人新婚伊始,老人们都要通过唱祭祖歌,教育下一代为人处世、明辨是非、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农历十月底至十一月初,家家户户打扫卫生,杀猪宰羊,欢迎节日。过节时,男女老少身着盛装,跳芦笙、踩歌堂、斗牛。锦屏一带则晚一个月,同样举行大规模娱乐活动,走亲访友,谈婚嫁娶等。交通提示:可从贵阳出发乘贵广高铁到榕江。
侗年节的踩歌堂
侗族萨玛节侗族萨玛节流传于榕江县、黎平县、从江县及周边的侗族地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侗族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风俗的遗留。以榕江县车江侗族萨玛节为代表,每年农历正月、二月都要举行祭典,场面庞大而壮观。“萨”是侗语,意为“祖母”或“奶奶”,“萨玛”即大祖母,含有先祖母之意。萨玛节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平时祭祀,即逢过节、斗牛、吹空、演侗戏或遇重大突发事件,可随时祭招,求萨玛保平安;另一种则是一次性祭招,这种祭招因对供品要求很严,时间间隔较长。交通提示:可从贵阳出发乘贵广高铁到榕江、从江、肇兴;也可乘坐航班到黎平机场。自驾走厦蓉高速。
布依族小年
农历十一月三十,是荔波县甲良镇布依族同胞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小年节的三十。布依族的小年节盛行于荔波、三都一带,比春节还要隆重。根据布依族古历推算,每年农历冬月最末一天为除夕,农历腊月就是布依族的正月,当地布依族同胞宰鸡杀鸭、制作糯米饭,准备好糯米酒、腊肉、扣肉等佳肴,款待亲友。在荔波、三都多个布依族村子的寨门前,布依族同胞端着自酿米酒,唱着布依歌,迎接远方来客。客人须喝下一碗醇香的糯米酒,方可进入寨中,同时还在每位客人的脖子上挂一个用红线拴着的鸡蛋表示祝福。客人在布依寨可体验打糍粑、织土布、听歌会的乐趣,感受布依族的小年味。交通提示:自驾可从贵阳出发走贵都高速转兰海高速,到独山麻尾改线路走高速抵荔波。
布依族小年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陆青剑
文字编辑/赵相康
视觉编辑/赵相康
编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