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传承模式弘扬民族文化
年6月19日,贵州凯里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第二篇章启动仪式在开怀白虎岭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举行,黔东南州文联李文明主席,凯里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杨清钰副局长,黔东南州苗学会兼秘书长张昌学等出席启动仪式并作了指导和祝贺讲话。
黔东南州文联李文明主席(右)
黔东南州苗学会兼秘书长张昌学
凯里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杨清钰副局长
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凯里市苗学会老会长杨保元作了碑林园第一篇章的总结讲话,开怀苗学分会会长顾先元作了碑林园第二篇章简介发言,州苗学会副会长杨正平代表捐碑人士发言,启动仪式由凯里市苗学会会长潘茂先主持。
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凯里市苗学会老会长杨保元
凯里市苗学会会长潘茂先
开怀苗学分会会长顾先元
出席仪式的还有黔东南州苗学会副会长龙艳、文贤川,凯里市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熊绍彪、副会长杨文斌、文正敏、吴培德、杨奎、杨志、吴光霞以及各分会其他负责人和开怀村“两委”领导人。
凯里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杨清钰副局长(右)颁发捐碑证书
杨保元在总结碑林园第一篇章时说,贵州凯里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是黔东南州苗学会、凯里市苗学会和开怀苗学分会共同策划并倡议发起,由凯里市开怀街道开怀村“两委”组织实施的以民间捐赠为主要集资方式、用青石碑刻为主要载体创建的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不断延展的大型公益项目,是新世纪背景下以《苗族古歌》《苗族贾理》等为代表的苗族古歌古辞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另类出版”和“模式创新”。
碑林园是于年初,凯里市苗学会开怀分会筹备组在筹建开怀苗学分会时,在州、市苗学会的指导下,共同开始策划构架,王朝文老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时任省苗学会会长杨光林非常重视,分别题“中国凯里碧档嘎苗歌传承基地”“碧档嘎苗族歌汇场”碑名。后王朝文老省长又题“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碑名,并经常过问碑林园的建设情况,杨光林老领导多次到碑林园指导工作,为碑林园作序。两位老领导的重视、支持,大大地推动了碑林园的建设,省文化厅、省民委古籍办、州民委、州文旅局、州开发研究促进会、市民宗局、市老干局、各县苗学会等49个单位,全国各地爱心人士如高校教授、专家、学者、中小学教师、企业老板、州内一些村民和机关干部职工共人次、21个家庭(94人)踊跃捐赠,同时得到开怀街道*委、街道办事处和开怀村“两委”及全村户的倾力支持。截止年9月,碑林园建设共投资多万元。现在园内共立有通碑,其中:序1通、简介1通、议榔辞7通、引言1通、排歌2通、由燕宝搜集整理贵州民族出版社年9月出版的《苗族古歌》通、功德碑5通,占地多平方米,初具规模。几年来,不少热爱苗族文化的人士慕名入园拜读研究。开怀村因此被省文化厅命名为“贵州省县城文化产业示范村”。
杨保元还对碑林园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建议,他说,建设碑林园是一项世纪工程,任重道远,功在当代,利于千秋。我们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久久为功,扎实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把碑林园建设好、管理好,使苗族传统优秀文化传承更加久远,名传千古!
苗族古歌古辞碑林园第二篇章
顾先元在介绍碑林园第二篇章时说,今天启动了第二篇章,该篇章碑文记录《巴拉河流城(开怀片区)十七路古歌集》,有《开天辟地》《金银之歌》《打柱撑天》《铸日造月》《射日射月》《呼日唤月》《枫香树种》《犁东耙西》《栽枫香树》《砍枫香树》《妹榜妹留》《十二个蛋》《洪水滔天》《兄妹结婚》《打杀蜈蚣》《姜央遇难》《沿河西迁》。鉴于碑文篇幅限制,镌刻在碑林园上的古歌以歌骨为主,删减部分歌花,但它能准确完整地反映十七路古歌的内容,保留古歌原有风貌。
《巴拉河流域(开怀片区)十七路古歌集》在黔东南州苗学会、凯里市苗学会的指导下,由开怀苗学分会集体收集整理编撰,口述歌师顾庭安、顾先昌、文华、文茂先、龙玉珍等,记录翻译顾先元、顾永春、许才仁、王晓文等,权威审定雷秀武、杨元龙、刘仕海、熊绍彪、潘定国、杨文斌等。将古歌镌刻在碑林园第二篇章中,为子孙后代学习传承。
杨正平老师代表捐碑人士发言
杨正平在代表捐碑人士发言中,呼吁社会各界人士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