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就是一种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目的是通过旅游可以释放内心的压力、获取更多的知识、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从而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黔东南,历史的长河给这里沉淀了太多的灿烂文化,也留下了占贵州省七成的传统村落。这些古村落有的名声在外,如千户苗乡。但大多数还隐藏在深山之中,与自然生态浑然一体,原汁原味地呈现出古朴的原始风貌,如今天要介绍的季刀苗寨。
苗寨简介
季刀苗寨位于凯里市三棵树镇,距离凯里约20公里。这里的地形为典型的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巴拉河从村脚流过,苗寨得名于河中的深潭。苗寨以公路桥为界线分为上下两寨,整体有70多户人家,多居民,但寨子多为老人和孩子,年轻人多数都已外出谋生。几百年来,寨子的居民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寨子的前面开辟出大片的梯田,有着浓郁的农耕文化和优美的田园风光。
苗寨初感觉
寨子宁静悠然,炊烟袅袅,充满诗情画意。寨门是一个很大的牌楼,一般的寨子是没有的。整个寨子不大,建筑依山而建。后是一片树林,古树参天,郁郁葱葱。民居建筑古朴依旧,吊脚楼错落有致,坐东朝西,木房瓦顶。多为三层,第一层为牲畜使用,二层是人居住,最顶一层多为粮仓,因为这里多雨,放在最上面可以很好的隔潮,粮食更容易保存。这里风景优美,民风淳朴,有着浓厚的苗乡风情。主要景点有百年粮仓、古歌堂、古道等。
百年粮仓
寨子保存着数百年来的传统建筑,保持着民族特有的生活习惯。百年粮仓始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有多年历史。粮仓整体约平方米,为两层山顶木结构,一层用来堆放杂物,二层用来放粮食。
当时寨子人口少,居住地比较分散,粮仓都是自家自建,没有统一起来。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盗抢和火灾时有发生,粮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也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后来便集资建立了这座粮仓,将粮食集中在粮仓,周围在建房作为防守。这样防火防盗,粮仓的出现很好地避免了粮食的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就很好地被保存下来。
这里的古道也都有着上百年的历史,石块多来自不远处的巴拉河,一条河水养育了一方人民。
古歌堂
穿过过街廊再往上就到达古歌堂,歌6年被纳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歌在那个没有文字记载的岁月,通过歌曲的形式记录神话故事、历史、祭祀习俗等,代代相传。通常唱歌的都是寨子中德高望重的寨老,但如果不赶上节日或者是特别安排,很难听到天籁之音。
民风淳朴,没有商业
这里只有纯粹的民居,没有任何的对外商业,寨子里的人非常淳朴,多数老人依旧说着苗语,听不懂普通话。这里的村民依旧安静的生活,对于外来的游客也并不会投入太多的注意力。没有人会迎合你的到来,依旧在各自忙着手中的活计。
季刀苗寨是众多苗寨中普通的一个,没有千户苗寨大,也没有郎德上寨热闹,但这里商业气息不浓,更能突显苗族的本土气息!如果你顺路,不妨到这里一看,绝对会给你不一样的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