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凯里市开怀街道上马石社区的8岁女孩小娟(化名),在老师和家长眼中是典型的问题少年——习惯性撒谎、偷拿东西、两次离家出走……
小娟的问题报告材料经社区、街道、民政部门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转到社区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经深入了解,小娟的母亲在强制戒毒中,父亲下落不明,主要照顾者是外婆以及姨妈。社工团队经过综合了解和行为分析后及时介入,帮助小娟纠正行为偏差,修复亲密关系,使她的行为和心理逐步回归到健康状态。
在凯里,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已经服务各类孩子5万余人。
凯里市彩虹社工与家长、孩子互动。
凯里市作为全国20个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城市之一,年设立了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开始引入社会工作概念和社会工作手法,社会工作正式进入凯里市社会治理范畴。年,凯里成立了第一个民办社工机构——凯里市彩虹社工服务中心,开始承接未成年人保护等服务项目,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适以及未保专干业务培训等服务。
年以来,凯里市社会工作从项目、资金、社工人才、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等方面取得了量的发展,发展步伐加快。
在项目方面,国家“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儿童及其家庭融入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省“善行贵州-扶贫搬迁社区儿童发展”“三社联动”试点改革、“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站”“三区计划”等服务项目,国际社会组织“社区守望计划”“老幼共融”“女童保护”等共30余个项目陆续落地凯里并成功实施。
在资金方面,从年14万元扩大到年万元,资金投入力度迅速加大,有效保障了机构生存发展。
在机构人才方面,社工机构从1家增加到2家社工机构(彩虹社工中心、同心社工中心),社工人才从1人迅速扩大到70余人,吸收社会工作实习学生余人次。
凯里市开怀街道上马石社区彩虹社工服务中心一角。(席忞禾摄)
在服务对象方面,从单一服务对象(失学辍学学生)迅速扩展到四类儿童、老年人、留守妇女、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等。
在服务内容方面,从失学辍学儿童复学劝导扩展到儿童监护、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资源链接、社区融入等方面。
凯里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政府主导、需求导向、专业承接、协同共治”工作思路,凯里市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在完善现代社会服务体系、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支撑作用,将专业社会工作嵌入到社区治理中,为社区群众提供心理疏导、精神抚慰、关系调适、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提升社区治理与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正着力推动社会工作事业高质量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席忞禾
编辑胡家林
编审金艾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