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基于文化视角下乡镇产业发展策略研究以凯 [复制链接]

1#

原标题:基于文化视角下乡镇产业发展策略研究—以凯里市湾水镇为例

摘要:随着全国乡村工作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乡镇产业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笔者从文化视角出发,基于自身对湾水镇现状的认识,挖掘其发展优势,从文化自信、“文化+”差异发展、发挥民间力量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湾水镇乡村振兴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文化视角;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引言

年贵州省已实现全面脱贫。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要举全*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1]。目前乡村工作的重心已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而乡村振兴的基础在乡村,乡镇是其中重要的基础单元,因此推进乡镇的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

1.文化产业的推动方式

1.1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认识

中国古代数千年人地关系积淀的文化传统,以“天人合一”哲学观维持着乡村田园环境[2],为广大的乡村地区积淀了丰富的文化资源。*的十九大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强调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3]挖掘乡镇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民族文化传统激活文化潜力,以“文化+”的模式推动地区发展,在发展实践中比较常见,但对其研究还相对较少。“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把文化元素融入到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与产业领域中,以促进经济社会及文化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1.2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

王超()从省域视角提出,“文化+”包括“文化+旅游”“文化+科技”和“文化+金融”等由此衍生出多种业态。[4]目前对乡镇文化产业利用上,主要在文化和礼仪、经济、生态等方面的融合上论述较多,熊林()认为在“文化+旅游”模式中,要尊重地方特色,着眼点落在地方文化上,传承当地文化、民俗风情,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创新[5]。王卓然()从“文化创意”角度对目前市场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分为两种模式进行定位,即视觉化呈现与非视觉化呈现,并通过科技创新以实现。王瑶瑶()重视乡村特色资源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提出实现“生态+文化+旅游”的深化融合,从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村。[6]梁玉洁()认为在时代发展道路上,文化与科技二者互帮互助,寻求跨界融合,开拓出数字文化产业,成为当下极具发展前景的业态新形势[7]。总体而言,针对普通乡镇地区,金融很难在乡镇落地,应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发掘本土文化,融入生态、商贸、农业、旅游、信息、科技等产业以激活文化活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2.湾水镇现状文化特征分析

湾水镇地处凯里市东北部,是凯里与*平县接壤处的一个苗族乡镇,苗语为KhangdJangl。古代属“苗疆”,于清乾隆元年(年)置乐安堡(驻乐安),民国3年(年)设第三分区(驻湾水),民国21年(年)改置正区,民国24年(年)撤第六区,乡(镇)改称联保,民国31年(年)改湾水联保为湾水乡,直隶炉山县,年11月解放,年湾水乡析为湾水、曲江、岩寨、里仁、洛榜等5个乡,后多番改置,年,湾水、米蒿2乡合并为湾水镇至今[8]。由于建置历史较短,尚保留较为浓厚的民族文化。

湾水镇村寨示意图

2.1湾水镇现状优势分析

2.1.1自然生态基底较好,具有优势生态资源

湾水镇处在清水江北岸,河流水系丰富,域内有大江重安江经过,还形成了重安江和清水江的航道,岩寨、湾水、曲江、羊排、鱼良、小米蒿都处在江边,都有码头,小河流有桐木河、加劳河,水资源较为丰富。有苗岭余脉延伸到王司公——湾水——洪溪——岩庄村的山脉,山高林密,有些山上还种植茶叶,山林环境较好。形成著名的景点有清水江、重安江、加劳河、湾水镇大树脚、湾水-曲江码头等。

2.1.2古迹遗址遗留有处,红色文化底蕴较深

湾水境内的清水江、重安江沿江有小米蒿、鱼良、羊排、湾水、岩寨村等著名古码头,部分码头早在清代就已被标注在地图上,如小米蒿码头是当时连接旁海古镇和下司古镇的重要码头,湾水、羊排、鱼良、岩寨共同构成连接旁海镇和重安古镇的商贸码头。悠久的航运历史也在江河沿线留下了诸如岩寨村等传统村落,保留了丰富建筑文化遗产。由于水系较多,以及苗族历史悠久的祭桥文化影响,也留下诸多如尹家桥、吴家桥等著名古桥。此外,年9月和12月,红六*团和中央红*先后到达贵州黔东南地区,在行*过程中曾进入湾水镇,羊排、洪溪、岩寨等相关村寨留下较多的红色故事,解放战争时曾在桐木村发生过剿匪战斗,保留有烈士墓遗址。

岩寨寨内红石巷道

2.1.3尚武之风传承有序,民俗技艺发展良好

湾水镇自古处在苗疆独立区域和朝廷统治区域的要道上,苗族的尚武之风盛行,自古武医一体,武术文化昌盛的地区,医药文化也会昌盛,古代比较出名的武术村有岩寨村、羊排村、米蒿村、长坡村,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文革时期,当时的一些村寨人人会武艺、会医药,部分传人至还健在,且镇*府也重视传承,苗族武术医药文化传承有序,目前知名度较高。在古代,清水江不仅是水上交通要道,更是“苗疆”的木材通道,通过木材和白银的流出流入,而形成了丰富的银饰和苗绣文化,并出现了诸多银饰村寨,促进苗族刺绣在外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羊排铁器、火烧寨马尾帽、苗族古歌、苗族建筑技艺等传统民族艺术的发展。此外,湾水镇还有诸如格种三月三芦笙会、湾水镇区正月十五芦笙会等较大型的芦笙会,苗族芦笙和古歌文化也在这些场合中得以展示;本地特色民俗还有二月二祭桥节、七月尝新节等。

总体来看,相对凯里市周边乡镇,湾水镇比较突出的资源优势是苗族武术文化;其次是银饰、苗绣制作技艺、苗族古歌,甚至有一些当地人已经在外发展,且已有所成;此外,古寨、古码头文化也逐渐被挖掘出来。

2.2湾水镇目前的发展困境

区域交通层面,原来凯里市区联系*平需经过湾水的交通线路,现由于凯里—*平的高速路开通而被弱化;区域发展方向上,凯里的发展方向是向麻江方向发展的,一直在促进凯麻同城化发展,湾水镇并不在该发展方向上;在城镇体系上,湾水镇属凯里市一般镇。与周边炉山镇的炉碧经济开发区、农贸型的旁海镇、旅游型的龙场镇、重安镇相比,处在城镇体系发展中劣势地位[9]。此外,镇域生态自然维育不平衡,生态环境相对良好的区域,自然资源的潜力还在沉睡状态,尚未开发利用;而部分区域的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问题,尚需着手解决。

格种村芦笙会盛况

3.文化视角下的湾水镇发展策略

3.1提升自信,抓住区域优势突出文化动力

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是自主发展的原动力。目前凯里市正在开发香炉山景区,建设苗族人文始祖蚩尤的陵园,香炉山周边的苗族和湾水镇苗族属于同一支系,且方位也比较接近,虽然在凯里周边武术村较多,但一个乡镇有五六个武术村,湾水镇颇具代表性,是苗族武术文化的高地。蚩尤是苗族文化始祖,是中国古代的战神,现在可以体现的即是武术。因此,通过凯里市苗学会湾水分会的挖掘,将与其关联的苗刀文化、赛马文化、苗医药文化,以及苗族非物质文化中的苗歌文化、苗绣文化、芦笙文化、马尾帽文化等建立体系,并申报省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苗族文化进课堂,基于湾水镇镇区、格种村等驰名的芦笙会活动,以及苗族二月二、尝新节等,建立世界苗族武术文化节、苗刀苗甲*事器械文化节等节事赛事活动,提升苗族传统文化价值,以弥补目前的区位劣势。

湾水镇武术传承

3.2推动“文化+”,差异化发展体系

湾水镇由原来的米蒿、湾水两个乡镇合并形成,因此虽然所居住的苗族属于同一个支系,但由于地理地貌的不同原属米蒿乡区域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原属湾水乡的区域相对良好。且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不同的区域中心、文化传统略有差异,结合目前的行*村区划,应该结合不同地方文化地理经济聚落,通过“文化+”来推动不同组团的发展。

3.2.1“文化+生态”拉长长版潜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针对生态长板,首先是建议湾水镇加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保护和治理力度,开展生态修复,保护好生态环境。其次,利用好生态特征,拉长自然生态的长板。如鱼良村、翁当村由于都处于重安江下游区域两侧,并较大的支流加劳河流经此处,留下清代古桥遗迹,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随着旁海水库的建设,江水的交通状况会改变,且与旁海镇区的沟通更加紧密,统筹考虑挖掘生态和文化特色。

3.2.2“文化+商贸”推动美丽场镇

参考遵义湄潭县北“十里桃花”带,建议以镇区湾水社区、湾水村为核心建设岩寨至羊排十里绿道,种植垂柳、枫香树或桃花等特色树种,并推动沿江老街风貌修复提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在镇区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基地,重点激活绿色产业基础,建设精品化、规模化、深加工化体系,推动商贸发展。并基于湾水镇的集场,结合羊排铁器和武术文化来发展乡村产业和旅游产业,恢复手工打铁,挖掘已经传统的苗刀制造,推进武术进课堂,组织摄影节、烧烤节、江岸民宿等利用开发,弥补凯里地区缺乏类似景观带,吸引凯里市区、*平县等地游人。

3.2.3“文化+旅游”推动银饰文化特色组村

江口村、岩寨村、岩庄村、洪溪村基于自然山水形成一个区域,基于苗族武术苗族武术和苗族银饰打造的发展模式,重点推动红石苗族传统建筑特色的岩寨村传统村落开发,挖掘挑滩、江口峡谷、老鹰岩等景点,结合长征进入凯里的主要乡镇的历史事迹,通过红色文化推动湾水镇旅游亮点。

3.2.4“文化+科技”民族传统文化特色村

利用苗族特色的苗绣、古歌、马尾帽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如格种三月三芦笙会、里仁热水井、吴家祠堂等民族文化特色为平台,应结合信息科技开发,利用网络推动苗绣图案融入产品设计、发掘苗歌电子产品,还可推动苗药融入苗药开发温泉养生体验,形成文化创意产品。

马尾帽斗笠

3.2.5“文化+农业”发展特色农产品村

基于湾水镇多数地区的生态环境良好,且水源丰富的特征,按照贵州省在推动民族医药的发展、黔东南地区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借鉴与湾水镇地质地貌、土壤环境、生态环境相似的*平、施秉地区通过发展传统药物种植取得较好成效的经验,在镇域北部山林地区推动建设苗药种植的基地、特色种植养殖基地。重点推进生态环境良好的王司公村挖掘苗医药种植产业,与山下的羊排村联系紧密,应结合苗族武术共同打造苗族武术医药文化带。在南部丘陵草地区域发展特色养殖,统筹米蒿、长坡地区的香葱规模化种植,形成黔东南州的药园子和凯里的菜篮子,重点恢复当地武术文化和古码头特色提升区域品质。

3.3公众参与,发挥乡贤等民间力量

湾水镇在外创业的乡贤较多,如古阿新品牌创建人即是代表,应推进建立乡镇的乡贤群体平台,通过苗学会、青年组织、节庆组织为乡贤提供回馈家乡的平台,加强民间社会的自组织化。如引导民间推动强化芦笙节的自组织化,开展乡贤会,引导民间力量持续组织。从而将*府帮扶转入以民间主导力量,变输血为造血,提升其原动力,方可支撑民间文化持久延续。

4.结语

综上所述,湾水镇的发展应重视本土文化的保护传承,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产业基础。建议从三个要点入手:一是以文化来提升自信和知名度;二是要推动“文化+”,重视差异化产业发展,构建具地域特色的产业体系;三是重视乡贤、民间文化活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量,发挥内生动力。

凯里市湾水镇镇区驻地

参考文献

[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EB/OL].新京报社官方帐号.-02-21.

[2]姚亦锋.“文化地理”视角研究乡村景观规划[J].风景园林,,(04):-.

[3]顾江,陈鑫,郭新茹,等.“十四五”时期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逻辑框架与战略路径[J].管理世界,,37(3):9-18+2.

[4]王超.创新实施“文化+”行动深度融合给力文化强省[EB/OL].红网(官方帐号).-03-16.

[5]熊林,陆尤,林凡,阮吉鹏.创新与传承“文化+旅游”相结合推动乡村振兴——以开化县密赛村团建旅游开发为例[J].现代农村科技,,(08):5-6.

[6]王瑶瑶,李海艳.乡村振兴背景下宁波“生态+文化+旅游”深化融合路径研究[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08):38-40.

[7]梁玉洁.数字时代下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探究[J].文化产业,,(27):97-99.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部编树贤总主编:丁治学本卷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大典贵州省卷上.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03:-.

[9]麻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凯里都市经济圈一体化规划》公示[EB/OL].麻江县人民*府网站.-05-29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