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线建设助推西南地区社会发展 [复制链接]

1#
中科白癜风医院让天下无白 http://www.dashoubi.org/gongyi/zonghe/gyzx/2018-05-20/26807.html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史上一次较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是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战略大调整。西南地区所具有的重要战略地位,使之成为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西南地区的三线建设以国防工业为重点,包含冶金、机械、能源、化学、建材等工业门类。三线建设增强了西南地区工业生产能力,改善了西南地区工业布局,奠定了西南地区现代工业基础。同时,推动了西南地区一批工业城镇的兴起,改变了西南地区城镇体系的地域结构,加快了西南地区部分中小城镇和集镇的发展,使西南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


  奠定现代工业基础


  三线建设之前,西南地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云南,各种建设和工业生产所需要的钢材大部分依赖外地供给。三线建设时期建设的国防工业及为国防工业配套而建的机械、冶金、化学、能源等工业企业,使西南地区的工业获得大力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全国40个工业门类,川渝地区有39个,全国的主要工业行业约有个,川渝地区占了95%。尤其是*工企业,川渝地区的*工企业占全国*工企业的18%。三线建设使贵州省工业生产能力增幅较大。同年相比,年贵州省原煤生产能力增加6.1倍,铁矿石开采能力增加7.6倍,烧碱生产能力增加8.7倍,化学化肥生产能力增加2.9倍,电石生产能力增加16.4倍。经过三线建设,除石油工业,云南省工业门类基本齐全,轻重工业的比例基本协调。到年,云南省轻工业产值为51.92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9.5%,重工业产值为53.05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50.5%。


  经过三线建设,西南地区形成了以机械电子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及能源工业为主,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生产体系,建成了以重庆、曲靖为中心的兵器工业基地,以成都、贵阳、安顺为中心的航空工业基地,以江津、涪陵、万县为中心的船舶工业基地,以重庆、贵阳、成都、自贡、内江为中心的机械工业基地,以重庆、昆明、宜宾、自贡、成都为中心的化学工业基地,以西昌、遵义为中心的航天工业基地,以绵阳、都匀、凯里、曲靖为中心的电子工业基地及以攀枝花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等。这批工业基地的形成,奠定了西南地区的现代工业基础。


  改善工业布局


  川渝地区三线建设企业以成都、重庆两大中心城市为轴心,沿宝成、成昆、成渝、川黔及襄渝铁路线分布,从根本上调整了川渝地区工业主要依托于重庆、成都两大中心城市的空间布局结构,使川渝地区的工业布局相对均衡化。三线建设期间,在昆明、个旧、东川等地区新建的冶金、机械、化学等工业企业,在曲靖、下关、玉溪、楚雄等地新建的采煤、电力、机械等工业企业,改善了云南省工业布局,使云南省工业开始从东部逐步向西部发展,形成了三大工业分布区。即:以个旧、开远市为中心的东南部工业分布区;以曲靖、东川市为中心的东北部工业分布区;以大理、保山市为中心的西部工业分布区。在贵州,三线建设时期建成的机械、电子、冶金、有色金属、化学、煤炭等工业企业,使贵州省工业布局以贵阳市为中心,向全省各地展开,主要形成了以贵阳、遵义、安顺、都匀、凯里、六盘水为中心的六大工业分布区,使贵州省工业整体上沿铁路干线向四方呈辐射状分布。


  从整体上看,三线建设之前,我国工业偏集于东北和关内沿海的上海、天津、青岛、无锡等少数省市。与国防安全密切相关的国防工业,如坦克、飞机、火炮、炮弹等重型武器装备和舰艇生产及核武器、运载火箭研制等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地区。经过三线建设,在西南地区建立起的战略后方工业基地改变了国防工业极不合理的布局状况,也改变了我国重工业集中于东北、华北及东南沿海的分布格局,起到了平衡全国重工业布局的作用。


  加快城市化进程


  三线建设增强了重庆、成都、昆明、贵阳四大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推动了西南地区一批工业城镇的兴起,加快了西南地区部分中小城镇和集镇的发展,使西南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经过三线建设,西南地区城市发展的重心由重庆、成都、昆明、贵阳扩展至自贡、渡口、泸州、德阳、内江、乐山、绵阳、宜宾、曲靖、玉溪、遵义、凯里、都匀、安顺等地,城市体系的地域结构向均衡方向拓展,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向中小型化方向发展。


  三线建设之前,年川渝地区共有建制市8个。其中,川东地区有重庆、万县,川南川北地区有自贡、泸州、宜宾、内江、南充,川西地区仅有成都。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占川渝地区建制市和建制市镇非农业人口总数的比重:川东地区为25%和26.6%,川南川北地区为62.5%和11.7%,川西地区为12.5%和17%。到年,川渝地区共有建制市13个,川东地区增加了达县,川南川北地区仍为原有的5个市,川西地区有成都、绵阳、乐山,川西南地区新增渡口、西昌2市。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占川渝地区建制市和建制市镇非农业人口总数的比重:川东地区为23%和22.6%,川南川北地区为38.6%和12.2%,川西地区为23%和18.7%,川西南地区为15.4%和5.0%。经过三线建设,川渝地区城市体系的地域结构逐步向均衡方向发展。


  三线建设前,云南省有2个省辖市(昆明、东川)和2个州辖市(个旧、河口)。到年,云南省已有6个市,包括2个省辖市(昆明、东川)和4个地(州)辖市(个旧、开远、下关、昭通)。从年到年,全国城市数量从个增加到个,增长79.6%,年均增长率为3.98%,此间云南的城市数量由4个增加到10个,增长%,年均增长率为7.5%,约为全国年均增长率的1.9倍,云南城市数占全国城市数比重由约2.4%增至3.3%,增长37.5%。三线建设前,云南省的昆明、东川、个旧及河口4个城市均位于滇东地区,滇西尚无城市。经过三线建设,到年,滇西的大理、保山先后建市。同时,滇中、滇南地区城镇也在三线建设中日益发展起来。三线建设改变了云南省城镇的散点分布模式,使城镇沿铁路干线开始扩展。


  三线建设时期,贵州省新设安顺、都匀、六盘水3个建制市,在此期间全国共新设56个建制市,贵州省新增建制市约占全国的5.4%。从城市人口数量来看,年,贵州省仅有黔中贵阳和黔北遵义2个建制市,城市人口占全省非农业人口总数的比重分别为37.7%和6.3%。到年,贵州省建制市发展到5个,黔中有贵阳、安顺,黔北有遵义,黔东南有都匀,黔西有六盘水。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占全省建制市和非农业人口总数的比重:黔中为40%和27.7%,黔北为20%和6.5%,黔东南为20%和3.6%,黔西为20%和8.6%。经过三线建设,黔西、黔东南的城市发展明显快于黔中、黔北地区,推动贵州省城镇体系地域结构向均衡方向发展。


  今后,西南地区在发展经济时应将三线建设企业作为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三线建设企业,尤其是其中的*工企业,为中国制造业的骨干,具有资金密集、劳动力密集、技术密集等特点,应从*策上鼓励这些企业走出去,推动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对于西南偏远地区未搬迁的三线建设企业,应从*策和资金上予以扶持,充分挖掘企业的自身潜力,发挥其在经济技术方面的扩聚、辐射及导向功能,从而带动周围腹地的经济发展,逐步推进该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线建设与西南地区工业布局研究”(19CZS)、年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项目”(szkzy007)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四川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嘉陵青年学者、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四川外国语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