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结束后,黔东南州各地迎来复工复产热潮,各地开启“加速模式”,蓄力实现第一季度“开门红”。
记者从黔东南州有关部门获悉,黔东南州目前具备复工复产条件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已复工复产户,复产率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到岗人员人,到岗率95.47%,其中省内人、省外人。个万元以上重大项目及个省级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复工率达%,提前3天完成省级目标任务,施工人员已基本返岗,接近节前正常施工进度。
雷榕高速公路复工现场(黔东南州发展改革委供图)
黔东南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复工复产,相继出台并落实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在方案制定、政策落实、人力资源、联动协作、环境稳定、氛围营造等方面下力,保障责任压实、人员稳岗、调度服务、安全生产、舆论宣传到位,打出了复工复产组合拳。
春节前,黔东南州印发实施《黔东南州年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春节后复工复产工作方案》,从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人力资源、建材供应、生产要素、疫情防控、督导服务七个方面成立专班,全方位全流程全要素推动复工复产工作。
按方案要求,全州成立了6个工作组,从节后第一天起,对各县市企业复工复产工作进行督导帮扶,并实行“一日一调度,两日一通报”工作机制,全面推动具备复产条件的规上企业复工复产率已达%。
锦屏县亚狮龙产业园复工复产(杨晓海摄)
“扎线、线胶、粘边、冲毛、检验……一个个崭新的羽毛球逐渐成型。”位于黔东南州锦屏县的亚狮龙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抢抓生产,企业逐步恢复正常产能,满足市场供应。
“今年企业节后复工复产情况良好,目前,整个工厂已有人到岗就业,到岗率达到%以上。”亚狮龙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经理胡兵告诉记者。
锦屏县盛丰产业园,工人们在抢收羊肚菌(杨晓海摄)
在锦屏县隆里乡盛丰产业园,正在抓紧时间恢复生产,园区组织工人收割、装运、烘干羊肚菌,并打包向外地销售,为第一季度生产起好步、开好头。
放眼全州,工业企业活力十足。记者了解到,为掌握黔东南州春节后开复工情况,今年1月下旬,黔东南州发展改革委组织力量赴16个县(市)调研重大项目企业员工就地留守过年情况,详细了解项目节后复工准备情况,建立专项台账,为项目复工做好精准调度准备。
从江明达水泥有限公司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改项目复工现场(黔东南州发展改革委供图)
与此同时,为复工复产营造维稳环境,黔东南实行督导“全覆盖”“全链条”。由州领导包保复工复产任务,督导责任部门和县(市)全力推进工作,全覆盖高位推动复工复产。通过实施冬春安全风险排查大整治行动,将安全工作作为复工复产重点督导内容,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生产环境。
春节以来,黔东南州通过开展“春风行动”,帮助解决本地企业复工复产用工需求人,开展企业技能培训人,落实培训补贴.03万元。通过“点对点”服务,有组织集中对外输送劳动力人次。
州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凯里市“九寨殡葬一体化”项目复工现场(黔东南州发展改革委供图)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春节后黔东南州工业企业复工情况总体良好,企业手持订单尚可,产能发挥较为充分。
除项目建设和工业企业外,行业部门还对农业产业和服务业复工复产进行调度,确保一二三产协同推进、融合发展,全面多点冲刺一季度经济“开门红”。
到目前,全州完成春播总面积.53万亩,同比增长11.12%。全州正常运行的家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全部复工复产,全州54户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复工复产率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杨正海
编辑凌忠云
编审熊诚沈安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