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起航乘势而上
——黔东工业聚集区发展观察
大龙开发区围绕锂电新能源新材料,引进汇成新材料、贵州能矿集团、中伟锂电新能源、格瑞特等新能源新材料企业,形成负极材料、碳酸锂、废旧锂电池循环回收等上下游产业链企业。
铜仁高新区围绕智能终端,引进了汉能移动能源、中宇智能通讯、德威精密模具制造、华迪斯锂离子电池、阳明科技、恩纬西LED光电……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
作为铜仁工业发展的“火车头”,大龙开发区和铜仁高新区是铜仁推动产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更是黔东工业聚集区发展成效的典型代表。
年,铜仁市委、市*府提出构建黔东工业聚集区创新发展战略,明确黔东工业聚集区协调管理范围涉及玉屏、大龙、万山、碧江和松桃五个行*县(区),包括原大龙经济开发区、玉屏承接转移产业园区、万山转型工业园区、碧江循环经济工业园区、铜仁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松桃苗族自治县工业园区的主体及与之紧密关联的区域。
立足产业发展基础,聚集区内各县区项目各有侧重、各具特色,明确了自己的主导产业,科学绘制了产业链条图谱,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依托优势资源合作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更加凸显,纷纷走出了特色发展之路。
工业聚集区是产业集群的主要形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黔东工业聚集区建设生逢其时,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为推动铜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支撑,让铜仁这座城市充满活力、具有魅力和发展的动力。
区位条件良好,各种资源富集,黔东工业聚集区的发展优势与机遇并存——
黔东工业聚集区处于黔湘渝三省市的结合部,具有承东启西、东连西进的区位优势,与成渝经济圈、长株潭城市圈、黔中经济区等交集,属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直接辐射区域和拓展区,具备良好的区位条件和融合基础。
目前,铜仁市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铜仁已构建至周边贵阳、怀化、凯里、吉首等城市2小时高速公路圈和2小时通达贵阳、长沙等黔中和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城市的高速铁路圈,3小时到达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发达地区的空中快速通道。乌江的通航,打通了贵州北上长江的出省航运主通道,为铜仁融入长江经济带提供了水运大通道。
聚集区地处武陵山片区腹地,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有药用植物多种,脊椎动物多种。旅游资源丰富独特,以“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称誉于世。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与不同程度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9种。
*策红利叠加释放强劲动力,《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铜仁市推进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和市三大千亿级工业产业发展方案》先后出台,这些*策中重点扶持的产业基础能源、新型建材、现代化工、先进装备制造、基础材料、大数据电子信息等,与聚集区主导产业契合程度高,*策扶持力度大。
同时,聚集区先后获批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示点、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大宗固废处理示范基地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等,聚集区内主导产业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内需市场的扩大及产业结的整体提升,铜仁作为贵州“东联”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在承接长株潭经济圈、成渝经济圈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上优势显著,黔东工业集聚区发展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有基础、有优势、有机遇,黔东工业聚集区的腾飞正当其时!
规模不断壮大,集群逐步形成,黔东工业聚集区的发展已经迈上新台阶——
这些年,黔东工业聚集区各园区、各有关部门按照“整体统筹、产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总体要求,贯彻落实市委、市*府部署安排,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年以来,黔东工业聚集区紧紧围绕锰化工、冶金、新能源等十三个重点产业,充分利用煤电一体化、产城一体化、循环经济、飞地经济等发展模式,着力构建以冶金化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左右。
产城融合有序开展。大龙开发区区、碧江经开区获批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大龙将开发区分为北部产业聚集区和南部综合居住城区,实现“北产南城”融合发展;铜仁高新区大力提升高新区城市综合功能,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产城融合示范区;玉屏经开区实施“产业+居住+服务设施”的开发模式,加快产业与城市融合;松桃经开区将核心区细分为“园中园”,全力推进产业与城市的深度融合。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主导产业初步形成,聚集区积极贯彻做大做优冶金化工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各园区初步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差异发展、密切配合的主导产业。
初步形成七大产业集群。聚集区发力重点产业,依托骨干龙头企业,积极延伸产业链条,产业向集聚化、集群化、新型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初步形成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先进装备制造、大健康、特色轻工、环保及循环经济、生产性服务等七大产业集群。
产业布局不断优化。聚集区初步形成了玉铜松产业为发展主带和以铜仁市高新区为基点、衔接碧江与万山形成聚集区的总部经济核心区,以松桃、大龙、玉屏形成两个制造业中心和以分布在聚集区中的工业园对产业进行空间落实形成不同的产业组团。
创新动能越来越强。碧江经开区、铜仁高新区申创国家级高新区有序推进,获批省级科技园区6个,成立院士工作站1个,获省科学技术奖6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市级地方标准制定发布数全省第1。年新申请专利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亿元、增长27%。
随着一个个产业园的不断建成,一个个优质企业日逐渐集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黔东工业聚集区的发展已经步入正轨,迈上了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台阶。
坚持创新驱动,强化集聚发展,黔东工业聚集区的发展未来充满希望——
年,铜仁出台了黔东工业聚集区产业发展规划,对聚集区未来的发展蓝图进行了擘画。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黔东工业聚集区将紧紧围绕“一区五地”创建目标,以铜仁现有资源禀赋培育优势产业和招商引智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全面拉通新能源新材料和大数据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循环产业链,集群发展其它各大产业。
聚集区将以“抓龙头引进、抓科技孵化、抓投资融资、抓园区建设、抓产业配套”五大抓手,大力实施“工程”,打造黔东工业聚集区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工程”即:“一体两翼”产业空间结构;打造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三个主导产业,;培育特色轻工、绿色循环、绿色载能、大健康、现代服务业五大产业链;积极推进重大平台建设工程、投融资保障工程、创新人才聚集工程、招商引资创新工程、创新创业提升工程、重大技术攻关工程、聚力融合发展工程、区域开放合作工程,体制机制优化工程,加快园区产业振兴发展。
根据规划,到年,黔东工业聚集区将建设成“中国新锰都、贵州能源谷、千亿产业区”。成为“创新驱动的领跑区、产业承接的示范区、绿色发展的先行区、新能源新材料集聚区、内陆开放的桥头堡”即“四区一堡”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聚集区——
综合实力跃升。工业总产值到年力争亿元,至年力争亿元,建设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以及特色轻工、绿色循环、绿色载能、大健康、现代服务业五大特色产业。
平台载体崛起。铜仁高新区、碧江经开区、万山经开区为核心区,围绕新能源、大数据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产业形成产业集聚,全力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大龙开发区和玉屏经开区围绕形成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体系,大力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松桃工业园围绕锰系产业链上下游延链补链,打造中国新锰都。
创新创业升级。到年,聚集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值达至60%以上,RD占GDP比重达2.5%,国家级研发平台达1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家以上,国家级双创平台达10家以上,打造铜仁市黔东工业聚集区的双创升级版。
发展质量提升。到年,聚集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至0.5吨标准煤,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提高至85%,锰、汞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存量渣无害化和资源化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率达到90%,产业发展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质量明显提高。
东风万里卷潮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黔东工业聚集区一直秉承的信念,如今,这里已成为铜仁吸引各类生产要素集聚的高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平台、推动新型工业化的主阵地,我们有理由相信,黔东工业聚集区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扬帆破浪、直济沧海。(铜仁日报融媒体记者王安宏)
来源:铜仁新闻网梵净云天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