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以前的贵州省凯里市,你只要提起杨玉魁,杨老六的名号那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他这种出名大多是恶名昭著,臭名远扬。
杨玉魁年生人,是贵州省凯里市人,由于家中兄弟众多,自己在家中排行第六,在成年后闯荡社会,混迹江湖的时候就得了一个杨老六的诨名。
幼年时期的杨老六就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孩子,性格顽劣,逞强好胜。再加上家中兄弟姊妹众多,杨玉魁不管是在学校期间还是在邻里乡间都是无人敢惹的“小霸王”
由于在校期间的杨玉魁屡屡违反校规校纪,对于校方的三令五申,训斥教管,杨玉魁都置若罔闻。校方无奈之下,就把杨玉魁给开除了。
无学可上的杨玉魁索性混起了社会,混迹于街头巷尾,游走于市井街边,成了一名整日游手好闲,招蜂引蝶的街头小混混。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杨玉魁是一个品行不端,一身恶习的街头混混,整日跟杨玉魁混在一块的也都是一群无所事事的混混。
杨玉魁这些街头混混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获取钱财的方式无非是,敲诈、勒索、碰瓷、盗窃这些违法的勾当。
年的一天,杨玉魁伙同几名同伙,偷盗了当地一家火电厂的电缆线,本身偷盗电缆线就是极其严重的违法行为。更是让人憎恨的是,杨玉魁这帮人在盗窃得手之后,为了毁灭罪证,竟然放火烧了火电厂的设备。案发之后,当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没多久杨玉魁及其同伙就被抓获归案。
杨玉魁所犯罪行在当时来说,可以说是罪恶滔天,罪不容诛。但是有关部门在量刑的时候,考虑到杨玉魁年龄小,等其他因素,出于人道主义,就免除了杨玉魁的死刑,判处了杨玉魁缓刑。
年杨玉魁在服刑了13年之后,由于在里面表现优秀,改造认真,屡屡获得奖励,被校方批准提前“大学”毕业了。
刚从里面出来的杨玉魁已经32岁了,刚开始的几年杨玉魁凭借着在里面学的修摩托车技术,在家人的支持下,开了一家摩托车修理铺,每日起早贪黑,也确实埋头苦干过一段时间。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杨玉魁觉得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不成,心态逐渐发生变化,再也无心踏实工作了,老想着投机倒把,投机取巧。
在一次机缘巧合下,一名叫陈某的商人找到了杨玉魁,想和杨玉魁商量合作煤炭生意。原来是陈姓商人看中了杨玉魁背后的关系,杨玉魁的七弟是当地煤炭机构一名主管经理,拥有煤炭的采购权。陈姓商人许诺只要杨玉魁能帮自己搭上这条线,自己就转让给杨玉魁一家煤矿。
对于这样的无本买卖,杨玉魁自然是求之不得,满口答应,经过杨玉魁的多方运作,陈某商人成功搭上了杨玉魁弟弟杨老七这条线,生意的得到了扩张。陈姓商人也兑现了当初的诺言,把自己拥有的一座煤矿无偿转让给了杨玉魁。
杨玉魁也因此掘得第一桶金,从此走上了发财致富的捷径。到了九十年代末期,杨玉魁不仅在社会上有了名声,腰包更是鼓了起来,以前在社会上混的一块混的兄弟,也都纷纷投靠在杨玉魁的麾下,心甘情愿的供杨玉魁驱使。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玉魁的野心越来越大,贪婪的欲望也越发的膨胀,为了满足自己愈发膨胀的贪婪欲望,杨玉魁竟然把贪婪的目光瞄向了自己昔日的合作伙伴,陈姓商人。
杨玉魁想用极地的价格从陈姓商人手中买下他的煤矿,精明的陈姓商人肯定不同意,但是杨玉魁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杨玉魁指使手下使用暴力手段,威逼利诱,逼迫陈姓商人就范,通过断路,断水、断电的方式让陈姓商人的煤矿无法正常营业。时间一长,杨玉魁这种非法手段着实给陈姓商人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百般无奈下,陈姓商人只能接受杨玉魁给出的价格转让煤矿。
杨玉魁以保护煤矿安全生产为目的,招揽社会闲散人员成立护矿队,欺压当地村庄百姓,无故殴打当地群众。
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使用非法手段,违规开山采矿,杨玉魁采取非法手段对周边煤矿强取豪夺,偷挖盗采国有煤矿资源。在实施采矿过程中,杨玉魁无视生产安全,漠视生产安全,直接导致他经营的几处煤矿事故频发,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杨玉魁还使用暴力手段,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恶名,频繁涉足当地各个经济领域,强买强卖,恶意垄断,暴力竞争,先后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和房地产公司,以此为依托聚敛了大量不义之财。
老话说的好,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祸,疯狂过后,就是疯狂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年在当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在当地警方的大力缉拿下,在凯里市肆意横行多年的杨玉魁犯罪团伙被彻底摧毁,首犯杨玉魁受到了应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