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解石,在我们去之前,广东那边商店都把它和水晶摆在一起,唤作水晶球,刨成球形,有大有小,下面座一个七星盘,号为七星阵,朋友以前是做室内装修设计的,后来不知怎么地修上八卦掌,蓄起了胡须,后来觉得手里缺点啥,又掌上了罗盘,发现风水这门生意比室内装修设计更受大老板的欢迎,因为不用在电脑旁边的设计稿上改来改去,所以,我们一起去了贵州罗甸,我是去玩,他呢,是生意,主要是去买方解石。
往罗甸的路
贵州其实特别好玩,在贵阳住三个月,东南西北都走一遍,发现贵阳真的就是正中心,往北是播州,往西是毕节,往南这一片是黔西南,黔东南,和黔南,属于少数民族比较多的地区,而罗甸就在黔南,布依族比较多。从贵阳往罗甸开车很方便,直接上环城,走银百高速往南,就直发罗甸,这条路先到罗甸的边阳镇,路上有招牌,从这里可以走S,大约30多公里就会到中国天眼小镇克度那里了。如果继续高速往前就进入罗甸了,从罗甸走余安高速,到天眼立交那下,到FAST天眼景区,都是高速,又能在罗甸玩一下,是比较好的选择,只是许多人不知道罗甸有什么好玩的,大多是路过。朋友一门心思在他的石头上,所以,我们反而在罗甸呆得久一些。
罗甸县夜色
生意中,大概玉石,字画,古玩水最深
罗甸有玉,瓷白,不如和田玉硬,也不像和田玉那样通透润性,罗甸街上很多店都是卖这个,算是罗甸的特产,我们不懂,就是看看。
朋友之前在网上联系的厂子反而没在那里买,而是在路上一个街边摆摊的,摆得满满的都是大件,就一个铁皮棚子,也没柜台,他自己有个加工厂,厂子在沫阳,也就是离罗甸中心,龙坪镇右边的一个镇,厂子很旧,一块块方解石磨成圆形,打磨抛光之后,比较小的就很通透,对着阳光,能看到里面一丝丝的金丝,大一些的就不通透,他的货主要发往东南沿海,福建与广东最多。
罗甸玉料
朋友买了一车,大大小小的,价格也便宜,一个和排球一样大小的,不过元,他不是单个卖,主要和看风水的模式一结合,如果做成一个大的七星盘,几十万都有人订。这个东西他们都叫水晶球,我是在罗甸才知道的,原来叫方解石,但是他们做生意的对外一贯称之为水晶石,或者*水晶,因为带些*色,特别通透的确实好看,我买了七个小的,后来摔了一个,裂开好几瓣,这东西不硬。
临走的时候,加工厂那个破旧的大铁门,用来挡着门的有一块全是灰的大石头,厂长说你把这个也买走吧,黑乎乎的,厂长让人拿水管来吡,用两个巴掌抹了抹,大概个轮廓像半边像白水晶那半边是石头,朋友便一起装车了。
后来,这块大石头被他整了整,下面修了个台子,摆在公司里,许多老板想买,他一概故作高深,也不说从哪来的,反而让这块原来挡门的石头有了许多的传说。
罗甸的吃,我们在罗甸这个小县城待了整整5天
罗甸街头卖火龙果的比较多,许多人一提到热带水果就想到海南,其实罗甸有火龙果,还有芒果,流经罗甸的红水河就产芒果,这条红水河与广东也有渊源,它会一直往东流,到广东珠海斗门那边的磨刀门海域入海。罗甸的红心火龙果也不贵,6-7元,芒果品种不多,小台芒和金煌芒,大约11块多。我们在罗甸待了5天,在菜市场上小摊那捡起软的来买了吃。
罗甸县城
荞麦壳灰豆腐
这个除了在罗甸,别的地方还很少见,准确来说,这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罗甸边阳镇的特产,用本地产的荞麦壳烧成灰,然后抹在豆腐上大约2天,再洗干净,豆腐有点像豆腐干了,带着一种奇特的香味,我想这个过程一是利用灰吸去水分(和熏干豆腐,压榨干豆腐的作用是一样的),二来,荞麦壳有种特别的味道浸到里面。这种豆腐干菜市场也有卖的,一块块的,最好的吃法是煎,我喜欢用当地有种野葱加点肉片辣椒来炒,喝点本地的土酒(罗悃镇那边产的,布依族的米酒),听对面这位蓄长须的朋友讲八卦掌,颇有意味,我们几乎餐餐都吃。
布依族妇女
剪粉还是卷粉
类似于贵阳的卷粉,剪粉就是把粉煎成一段段的,重要的在粉的韧性,好吃的要妙是在调料上,在台子上有大约12种料,我们看本地妹子都是自己整调料,我们也跟着整,贵州的辣子,酸萝卜,酸豆角,泡菜,*豆,酸萝卜水等等,还有贵州必有的折耳根,5元一碗,很早就开门,我们当早餐吃。
剪粉
卖剪粉的店
芝麻剑和红水河的豆花烤鱼
当地人好像叫芝麻斑,产于红水河,很贵,去千岛湖玩(这里修了个水电站,形成的一片湖区景区,还没怎么开发),附近有个千岛湖大酒店算是罗甸比较好的酒店,那里有野生鱼店,做法是类似凯里酸汤鱼的作法,鱼身长细厚,表面有斑点像撒上的芝麻,刺少,肉嫩,极鲜。是不是芝麻剑我们也不知道,就吃了这一回,一条多。
便宜点的鱼馆到处都是,比如往大小井景区一路上,旁边打着山庄名号的都作,豆花烤红水河鱼(应该是四川做法)或者最常见的酸汤鱼。
罗甸红水河村
罗甸大小井
酸汤鱼
布依族的狗蹦肠
布依族人有吃狗肉的传统(这个我们不讨论),这边狗肉的做法也是爆炒干锅,除了这个之外,还有一个民间隐藏美食,名字叫做狗蹦肠,和猪香肠做法一样,然后风干,再蒸,或炸,或煎,沾折耳根的蘸水吃,这个在罗甸有四五家馆子(不像雷州那么多,到处是招牌),我朋友练八卦掌的,不吃这个(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啊),我也不吃,但我们看过,看到了这个“狗蹦肠”这几个字,猜想,一个是它比较硬,扔到案板上蹦蹦跳跳的。
街边狗肉馆,夏天
爆炒牛干巴
外表有点像云南的牛干巴,就是牛腿肉用盐抹了之后,在户外风干,表面抽得又紧又干,水分失去大部分,咸味与自然的味道渗透进去之后,切成片,怎么做都很好吃。这边是炒折耳根和辣椒,两个人元,那种小店,能看到炉火都烧到锅边上了,讲究的是快炒,牛肉似卷未卷,表面一缩,所有的调味料逼在一起,然后用干锅上,由于又是爆炒,满屋了烟,所以这边叫做法叫爆烟,这个喝布依族的土酒最好。
爆烟牛肉
布依族喜欢的叶儿粑和灰粽子
西南这边把糯米做的食品,都叫做粑,贵州的饵块也是粑的一种(以前贵阳有种叫饵块粑,就是2块8一碟),粑本身带着着黏性的意思,很能表达这种食品的特性,布依族喜欢糯食,做法就是把糯米磨成粉,然后蒸熟,由于太黏,就用叶子包,这边是用荷叶来包(和糯米粽一个做法),一般在一些小店有卖的。布依族还有一种粽子,糯米里活得糯米草烧成的灰,看起来绿绿灰灰灰的,有种特别的味道,女孩子喜欢的食品。
灰棕子
*豆焖东西
“东西”用在这里是泛指,泛指罗甸的红水河鱼,鸡,和鸭,还有猪脚,罗甸产*豆(大豆种植面积达到了6万亩),用*豆来焖肉食,可以简称为*豆鱼,*豆鸡,*豆鸭,另外,本地饭馆为了节省食客时间,会将鸡和鸭剔骨,便成了*豆剔骨鸡,只不过是一道工序,并不算特色,我把它放在最后。
*豆焖东西
罗甸很小,县中心也就是龙坪镇,以明珠广场为中心,往左到斛滨巷,南面到解放东路这一带,我们一开始住在斛滨巷一带,住下后发现这里特别热闹,保健特别多,然后就搬到了明珠广场那边,生活和吃饭方便。总体来说,罗甸算是个山水小城,随着离它不远的中国天眼小镇克度镇知名度的提高,来罗甸的游人越来越多(因为从贵阳往中国天眼去,走罗甸更快,比走平塘县快,朋友押着车回去,我自己背着七个小方解石,还有一个七星盘,便去了中国天眼),罗甸这里的美食呢,比较朴素,知名度也不高,如果你往边阳镇,罗悃镇,沫阳镇那边去,吃得更加朴素和接地气,尤其一些店里有桶装的土米酒,周边是说着你听不懂的口音,抽着旱烟或者大烟袋锅子的老人(布依族女人也抽),我去罗甸也算是被拉着去的,却发现了这处很有特色的地方,这便是不经意的旅游的意义吧。
罗甸大小井
毁我塑我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