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黔东南开展酸汤质量提升行动打造贵州酸汤第 [复制链接]

1#
贵阳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al/171105/5817679.html

近年来,黔东南州开展酸汤质量提升行动,打造酸汤质量品牌,有效推动了酸汤产业链发展,使全州8万余名刚刚脱贫的农村人口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州农业现代化建设。

培育龙头抓品牌带动

打造酸汤产业园,形成产业聚集效应。黔东南州统筹协调,建设凯里酸汤及特色食品产业园区规划3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1.5平方公里,强化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套廉租房供企业租住,吨冷链仓库已投入使用。入驻黔东南酸汤加工企业10家,年预计实现产值2.8亿元。

酸汤生产工厂

狠抓品牌打造。黔东南强化*策引导,积极为企业拓展市场搭建平台,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全州开发酸汤系列产品余个,主要酸汤品牌有“亮欢寨”、“玉梦”、“酿三月”、“苗厨”、“潘小小”、“肖家园”等,酸汤系列百花齐放。

培育龙头企业。通过引进新上或改制企业,促进企业建设新厂房、引进新设备、转化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打造新品牌、增开新门店、开辟新市场,成功培育壮大了亮欢寨酸汤加工厂、玉梦酸汤加工厂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加工程度深的酸汤加工龙头企业,部分企业已将产品瞄向了越南、柬埔寨和印尼等东南亚市场。

酸汤发酵车间

深度融合市场。多种渠道推介黔东南州酸汤产业,先后吸引了广西柳州螺蛳粉、重庆火锅产业集团、刘一手火锅、江苏无锡苗小坛、四川成都山里的味道、北京苗乡楼餐饮有限公司等纷纷涌入黔东南,探秘“最正宗”的酸汤,寻求合作共赢模式,增强凯里酸汤产业市场影响力。

搭建平台抓创新驱动

开展专家问诊,助力品牌建设。针对企业存在“凯里酸汤”产品名称使用率低、市场曝光较少的问题,黔东南组成专家深入凯里、丹寨、镇远、*平等县市开展调研,充分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对品牌信心及顾虑,一对一针现场解答解答企业问题,鼓励企业按照州级统筹使用“凯里酸汤”统一LOGO。通过举办黔东南州“凯里酸汤”品牌设计大赛,提升品牌创意水平及文化内涵,进一步推动“凯里酸汤”和企业品牌的协同发展。亮欢寨牵头的《凯里酸汤产业专利导航》项目还获得省知识产权局专利战略研究立项,支持资金15万元,助推凯里酸汤产业持续创新发展。

亮欢寨酸汤系列

丰富产品种类,解开酸汤健康饮食的秘密。积极推进传统凯里酸汤向休闲食品、佐餐食品、保健产品、关联产品及精深加工方向发展,积极联合高校研究团队,从酸汤对人体健康的医学角度开展科技攻关,从酸汤代替食盐、酸汤延长白菜存放时间、酸汤对人体消化系统健康作用等方面,逐步解开酸汤健康饮食的秘密。

深化交流合作,破解产业发展关键核心问题。着眼于凯里酸汤发展面临的凯里酸汤发酵周期长、风味不稳定以及运输过程中油水分离等技术瓶颈,通过与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合攻关,聚集省内外创新资源,转化凯里酸汤技术成果,解决了长期制约酸汤发展“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

统一标准抓品质提升

统一标识,酸汤产品标识规范整齐划一。组织开展凯里酸汤集体商标和凯里酸汤地理标志注册申请,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省局的大力支持下,年8月“凯里酸汤”获准注册为集体商标,成为黔东南州第一件特色产业集体商标。同时,主动参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酸汤调味料》团体标准起草,6家单位纳入贵州省发酵性酸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积极推动各类酸系食品的标准化进程。

酸汤制作(钱仕豪摄)

统一标准,制定酸汤系列团体标准。《凯里酸汤红酸汤》《凯里酸汤白酸汤》以及相应的生产技术规程,已发布并实施。同时开展餐饮方面(酸汤鱼、酸汤牛肉),酸汤小吃方面(酸汤粉)相关标准制定工作。

酸汤“酿造”

共享技术,保质量更是保安全。通过黔东南州凯里酸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各成员单位积极开展合作,共享技术成果、产业发展规划、品牌效应、招商引资和行**策等资源要素,进一步保障了凯里酸汤的品质稳定和食品安全。

统一规划,推动酸汤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以质量促转型、以品牌带升级”,不断拓展现代经营方式,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推动黔东南酸汤产业品牌化、标准化、集约化、规范化、安全化发展。酸汤产业已成为贵州知名质量品牌。

凯里酸汤LOGO

通过开展酸汤产品质量提升行动,有力打造贵州酸汤第一质量品牌。“凯里红酸汤”被中国食品协会列为全国三大特色火锅底料;“凯里红酸汤”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凯里市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酸汤美食之都”称号;凯里酸汤鱼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酸汤加工业发展带动酸汤原料种植,促进农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大大提高了农产品转换率。

年,黔东南州酸汤完成产值2.1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76亿元。酸汤产业“一业带多业”,特别是促进了全州酸汤餐饮业快速发展。全州拥有酸汤类餐饮企业家,营业收入10.07亿元,从业人员人。以“亮欢寨”“侗嘎佬”“苗阿哥”“苗岭高山”等为代表的凯里餐饮企业已陆续冲出黔东南,走向贵阳、遵义、长沙、怀化、杭州、重庆等省外市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杨正海

通讯员龙宗兴蒋文周

编辑石含开

编审沈安永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