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锅酸汤煮贵州省级非遗示范基地亮欢寨用仪 [复制链接]

1#

“不做将就的酸汤,只做讲究的酸汤”。亮欢寨品牌的创始人吴笃琴花了30多年时间在贵州深耕市场,如今,凭着“非遗”这块金字招牌,凭着良好的群众口碑,她让苗家酸汤鱼飞出了大山。

12月23日上午,天蒙蒙亮,凯里亮欢寨“掌门人”吴笃琴就早早起了床,身着苗族服饰,前往贵州亮欢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参加酸汤封存仪式,以此来致敬酸汤。据悉,此次封存仪式的酸汤是日前在凯里“酸汤第一锅”美食主题文化活动上现场制作并封坛的,记者从组委会上了解到,封坛的酸汤将会在明年第二届相关主题活动上将进行开坛亮相。

上午10时许,记者驱车来到了位于凯里市碧波镇贵州亮欢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访,刚到门口,就被该公司特色的酸汤文化墙吸引住了。极具特色的苗族画像旁还摆放着酸汤坛子,相比于其他企业,贵州亮欢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尤为显眼。

走进该公司大门,“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酸汤鱼,制作技艺传承保护示范基地”两排红色的大字映入眼帘,其中还有西红柿、红辣椒等酸汤食材的图像,酸汤文化的氛围越发浓厚。

看见记者一行到来,吴笃琴迎了上来。“今天我们举行封存仪式,其目的就是致敬酸汤,继续让凯里酸汤香飘世界,传播四海。”吴笃琴介绍说。

不一会儿,封存仪式正式开始。吴笃琴和嘉宾、员工共同点燃蜡烛,以苗家隆重的方式向酸汤致敬。“酸汤陪伴了我们一代又一代,是我们凯里苗族最重要的宝贝。”吴笃琴说,因此封存仪式必须要隆重,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传承。

封存仪式前,吴笃琴(右一)为酸汤“整理着装”

“请坛入库”

随后,亮欢寨的员工们从公司门口挑着酸汤坛子进入封存区域。一路上,员工们唱着欢快的苗歌,整个封存仪式在欢快的歌声中结束。

唱着苗歌“请坛入库”

“今天的酸汤封存后,将在一年后开坛,到时候酸香扑鼻的酸汤就能够使用了。”吴笃琴告诉记者。

在该公司的生产车间,一瓶瓶酸汤在生产流水线上流动,工人们戴着口罩,有条不紊地忙活着。

部分产品展示

在产品展示间,记者看见了亮欢寨所生产的多种创新产品,在包装上,也有所升级。“以前我们主要是追求口感,并未特别在意外在包装,但是现在两者都要提高,才能形成品牌更持久的生命力。”吴笃琴说,蕴含民族文化的食物才有灵魂,现在他们在酸汤的包装上设计了苗族元素,其中卡通人物的原型就是她,目的在于打造亮欢寨的酸汤品牌。

吴笃琴介绍亮欢寨产品

在新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稳步推进新车间的建设。记者看见,制作酸汤的先进设备已经安装到位,现场还摆放了余坛酸汤,等待着新车间运行后投入使用。新的生产线投入使用后,每生产两千瓶酸汤花费的时间将由原来的8小时缩短到1小时。“新车间在春节前后就要投入使用,届时将向国内外友人展示凯里酸汤的无限魅力。”吴笃琴激动地说,新的生产线投产后,亮欢寨的酸汤年产量将由吨提高到吨。他们将把凯里酸汤传承好,发展好,助力脱贫攻坚。

即将投入使用的新的生产线

在黔东南的饮食文化中,“酸”才是主角,不论是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还是山里长的,都只有在这酸汤里打了个滚,才能找到食物魂。而亮欢寨的酸汤不仅有魂,还会“唱歌”。“我们的酸汤采用的是现代化设备,高科技技术,制作出的酸汤是原生态的口感,发酵时间也有原来的6个月缩短到20天,特别到夏天的时候,坛子里的酸汤会因为温度的升高而变得“活蹦乱跳”,听着就像是在唱歌一样。”吴笃琴说,目前基地生产车间还在继续扩大,由专门的研发团队具体负责,将研制出更多品种酸汤产品,更加符合国内外友人的口味。

近年来,随着凯里酸汤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接受度的提升,以“亮欢寨”等为代表的凯里餐饮企业已陆续走出凯里大山,走向贵阳、遵义、长沙、怀化、杭州、重庆等地及内外相邻城市。据悉,现已在凯里以外地区共发展凯里酸汤类餐饮连锁直营、加盟店30余家,其中,年新增发展8家,解决了数以万计的就业,为凯里市脱贫攻坚作出了贡献。

为了加快将凯里酸汤工业化、规模化,年1月,凯里市委、市政府“十轮齐驱”强力推动酸汤产业发展,每年投入万元,十项措施扶持范围涵盖酸汤生产全产业链,推融合、拉增长、助脱贫,全力以赴将凯里酸汤产业打造成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凌忠云

编审沈安永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