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凯里市香炉山村徐鸿来好支书炼成记天 [复制链接]

1#
“徐支书真的是个好支书,如果不是他带着村里大力发展种养殖业,我也没机会回家工作,现在在家里就可以把钱赚,日子越过越好了。”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万潮镇香炉山村村民田荣琼乐呵呵地说。村民口中的好支书就是今年63岁的香炉山村党支部书记徐鸿来,上世纪90年代,徐鸿来通过努力累积了百万资产,成为村里第一个盖起两层小洋楼的人。但当他每次回到家,看到村民们仍在种植传统农业,只能解决温饱问题时,他的内心受到了触动。因此,年,徐鸿来毅然决定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基层干部,这一干就是17年。“我当时想的是,一个人富不算富,要全村富才是真的富。”徐鸿来说,依靠在外打拼多年的经验,年他把目光放在了反季节芹菜种植上。万事开头难,让当地村民尝试接受新事物成了产业发展的第一道坎。“徐支书刚开始提出这个想法时,可以说是全村反对,水田都种芹菜,那往后全家吃什么?”村民徐锡海说。为了消除村民的担忧,徐鸿来与本村几名党员先在自家田里开始了试种。刚开始没资金,没技术,徐鸿来就借钱给他们投资,并请来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一年下来,试种的芹菜每亩达到了1.5万元的收益,趁此良机,他便一家一户的上门做思想工作,动员更多的村民参与种植。看到了效益,参与的村民逐渐多了起来。但没资金投入买物料,路不通也没销售渠道成了产业发展的第二道坎。面对这种情况,徐鸿来掏了3万元买来一台川路车,又购入价值元的空压机开始修路。路修好了,他又用自己的双排座车帮村民拉蔬菜到市场卖,终于销路也被慢慢打通了。“那时我可能是村里最穷的村民了”徐鸿来打趣地说道。“之前我们都是一家一户分散种植,规模有限。为了提高种植效益,我们支书自己出资30万元对农业园区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升。没有他,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生活。”村民徐锡祥说。目前,多户村民依靠反季节蔬菜种植,住进了新房。蔬菜种植使过去的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了万潮镇的示范村,但徐鸿来并没有停下步伐,他又开启了新尝试——搞养殖。年4月底,他以自己的名义向银行贷款万元,自己每月还几千块的利息,在闲置农田和荒坡地盖起了多平方米的养殖场。“我现在跟着村里搞养殖,一年就有近30多万元的收入,日子越过越好。”村民田荣琼说。如今,在香炉山村像田荣琼一样的养殖户共有13余户30多人,共养有近00头猪。养殖场还带动近余名村民就业,每名村民每月有元以上的收入。除了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在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徐鸿来还是个与时俱进的“时髦支书”。“我们支书特别爱学习,现在村委都是电子化办公,他学打字、学制电子表、学打文档、学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