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凯里市易地扶贫搬迁纪实之二搬迁与就学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好 http://baidianfeng.39.net/
易地扶贫搬迁子女上学的问题,是随着我国开发式扶贫进程加快来带的新困局。如何减轻家长的后顾之忧,成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对此,凯里市找到了对症下药、立竿见影的“良方”——搬迁与就学同步进行。一支粉笔,撑尽无数希望。呢喃燕语,化作知识力量。教育精准扶贫在凯里市上马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幼儿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凯里市第一个移民幼儿园十三幼儿园凯里市第十三幼儿园是专门为上马石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就近入学、享受公平学前教育、解决家长后顾之忧而创建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幼儿园。幼儿园建筑面积平方米,于年9月1日开园,当时在园幼儿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子女人,建档立卡的贫困幼儿人,教职工27人,每班配备“两教一保”(即两名任课教师和一名保育员)。凯里市第十三幼儿园的学前儿童传承民族文化,早晨唱苗歌跳苗舞“迎客”。(杨仁海摄)走进幼儿园,LED上滚动播放着“让易地扶贫搬迁户子女享受公平优质的学前教育”的标语。一群快乐的“小精灵”正在玩游戏。纺织、刺绣、插花、唱歌跳舞、阅读,不同的功能区里,孩子们徜徉其中,快乐无比。“叔叔阿姨们好。”遇到人,孩子们会大声地礼貌招呼,落落大方。幼儿园园长潘丽萍说:“跨行政区易地扶贫搬迁户子女就学,与凯里市户籍子女享受同等待遇,学前教育阶段按相关政策统筹安排入园;已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子女,享受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第十三幼儿园体育活动为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的孩子们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幼儿园建有温馨的睡房、新奇的玩具和宽敞的游戏区域,一楼主要以绵竹刺绣、蜡染等苗侗文化为特色,充分挖掘民族文化,为幼儿们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启蒙的积极作用;二楼主要以意大利瑞吉欧教育教学为主线,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创设家一样温馨的学习环境,充分打造小型封闭式幼儿园。幼儿园让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在优质的学前教育中受益,解决孩子“上园远”、“上园难”的问题,搬迁子女实现就近入园,解除搬迁户心中的顾虑。“来自黔东南州各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在这里读书,他们的改变很大,变得更加开朗、活泼。”一路看着孩子们一点点成长、融入,幼儿园园长潘丽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学前儿童在上马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凯里市第十三幼儿园学习编织技能。(杨仁海摄)在这里,通过学习培养,孩子们的认知能力、生活卫生、行为举止、与人交往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刺绣区、银饰区、木工区、纺织区……置身幼儿园内,一股浓浓的民族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幼儿园易地扶贫搬迁子女享受营养午餐(吴吉斌摄)“民族文化课程也是我们的常规课程之一。”潘丽萍介绍,通过校园环境、课程设计,注入民族文化特色,能让从各个民族村寨搬来的孩子们有“家”的感觉,也能让他们从小更好地了解民族文化、技艺。“快乐成长,放飞梦想。”凯里市先行探索跨行政区域搬迁,在年11月举行的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场会得到充分肯定,并在年向全省推广。从此之后,来自黔东南州各县的搬迁群众子女在城区完成义务教育,替补了城乡教育不均衡的“软肋”,在魅力凯里市的同一片蓝天下沐浴党恩,感受阳光,扬帆起航。注: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凯里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凯里市生态移民局)提供。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凌忠云通讯员杨胜章编审沈安永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