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黔视今声之凯里酸汤苗家鱼香让 [复制链接]

1#

10月9日,系列微纪录视频《黔视今声》之《凯里酸汤苗家鱼香》播出。《黔视今声》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荣誉出品,是以全新视角,全方位展示贵州山水美景、风土人情的系列微纪录视频,在腾讯视频,哔哩哔哩,西瓜视频,秒拍,快手,抖音,开眼app七大平台平台同步上映。

秋意渐浓,又到了用淘米水、米酸等含有淀粉的液体发酵白酸,祛除体内的湿气、为冬季蓄力的时候了。有人上山采摘西红柿和木姜子,有人挽起袖子下水捕捞稻花鱼。西红柿、木姜子、稻花鱼和各样神秘的作料相互碰撞,产生出一道神奇的美味——酸汤鱼。

南方地区,适宜生长养育万物,是阳气盛大之地。贵州立于西南,多梯田,水土湿弱,雾露多聚集于此。黔地无闲草,处处都是宝。黔菜取材于贵州的高山密林之中。黔人的先祖在数千年的饮食生活实践中,发现和总结了许多药食同源、医食互补的经验。

也正是因为这样,酸食得以在黔地盛行。黔东南自治州有句名言叫“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蹿(音locuān,方言,意为走路不稳,东偏西倒)”。当地居民喜食酸食,酸食不但可以提高食欲,帮助消化和止泻,还可以祛湿止痛。酸汤类菜肴,在黔东南自治州各县市、各民族都很盛行,尤以凯里市区最为典型,故外界统称为凯里酸汤鱼。如何做出一道令人回味不绝的酸汤鱼,《黔视今声》走进了凯里,将香飘万里的凯里酸汤秘方展现给世界。

从可见的历史文献来看,自宋朝以来,延至民国时期,因为盐贵、盐缺等缘故,苗家人制作了酸味食物以替代盐。以酸代盐,显示的不仅是苗人对现实的回应,更展现出他们生存的智慧。新中国成立后,市面上已出现足以用于选购的盐,但苗家人对酸味菜肴的喜爱仍然不减当年。

时至今日,苗族酸汤鱼成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吴笃琴也成为苗族酸汤鱼制作技艺传承人。吴笃琴是一位生长在苗岭明珠凯里山城的苗族姑娘。几十年来,她坚守在贵州大地上,专注于传承苗族酸汤。《黔视今声》项目制作人员在采访吴笃琴时,吴笃琴这样说到:“我要让凯里酸汤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使命。”

许多人们甚至并不了解,在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黔菜技艺匠人们传承着黔贵饮食文化的信仰。《黔视今声》之《凯里酸汤苗家鱼香》视频将这些藏于黔贵山水中的匠人一一展现在人前,更多的人们慨叹于他们的技艺与坚守,寻香而至,朝着贵州而来。

《黔视今声》项目制作组在《凯里酸汤苗家鱼香》视频中还向人们展示了已出具规模的酸汤产业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贵州凯里地区的原生态农业也迎来巨大的发展契机。新形势下,新农人们返回家乡,投身于生态农业建设,同时又将健康生态的美味农产品奉献给国人,走出了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脱贫致富新路子。

年,《关于推进“贵州酸汤”产业化发展的建议》正式立案。时至今日,贵州酸汤鱼本土企业已将酸汤火锅相关原料运用先进科学的方式包装上市销售,加上这一建议立案,有望将贵州的酸汤行业聚指成拳,形成规模效应,以推动贵州酸汤行业产业化发展。

黔菜在历史发展中为了适应时代而不断嬗变,黔菜制作过程中被赋予的爱与真情却始终不曾改变。对人的呵护与爱,赋予了贵州饮食文化别具一格的独特内涵。将贵州饮食文化实事求是而谦逊诚恳地传播给世界,《黔视今声》做到了。

视频结尾中,一首民谣静悄悄地浮现在屏幕上:“黔东南酸汤香,黔东南米酒甜,苗家姑娘银装闪,苗家小伙情豪放,等你来,等你来,等你们来黔东南……”黔贵大地的热情好客,也在《黔视今声》之《凯里酸汤苗家鱼香》中一点点被展现出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