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东莞招工企业号称来者不拒普工月薪涨至3000元 [复制链接]

1#
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东莞招工企业号称来者不拒 普工月薪涨至3000元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元宵节的一场寒流,让广东东莞的气温骤降。几乎与此同时,一股“招工寒流”正在东莞各大人才市场蔓延。东莞,这片制造业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沃土,正体会着“招工难”的阵阵凉意。


    招工难,年年喊。今年东莞的招工有多难?又有哪些变化?


    招工企业号称“来者不拒” 仍门庭冷落


    在东莞虎门镇口招聘一条街,招工的企业一字排开,拉开架势,招兵买马。一家为国内某知名品牌代工生产的服装厂,号称来者不拒。


    服装厂负责招工人员:有多少人招多少人。


    :有一千过来也招一千?


    服装厂负责招工人员:两千都可以,你看看厂房有多大。


    现场招工的企业有上百家之多,应聘者却稀稀拉拉。威丰制衣厂的招聘人员高先生说:工厂的规模能容纳1200人,去年还有800多人,现在只剩不到400人。有订单没人手,企业的生产规模骤降至去年10月份的一半儿。


    高先生:出来差不多一个星期啦,找不到二三十个人,一星期了,我们现在招了30个,真正去上班的最多不超过10个。工资高就去哪里,哪里福利待遇好点就去哪里,悠悠荡荡地,都在等,现在都不愁找工作。


    涨工资是招工企业普遍的应对举措


    普工难找,技术工人也不好招。东莞市人力资源局就业管理办公室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2月份第一周,东莞企业的岗位需求人数是求职者人数的1.58倍。本周三的招聘会,招聘企业需求岗位2万多个,求职者只有1万多人。


    目前,东莞的大多数企业已经开工生产,为了缓解招工难的矛盾,很多企业在年龄、性别、学历、工作经验等方面都放宽了用人条件,不仅如此,涨工资也是招工企业普遍的应对举措。


    从上周六开始,小张天天去招聘会,他想在模具编程行业找份工,因为有五六年的工作经验,他换工作提的首要条件就是工资要在三四千元。


    小张:注重的是工资还有工作地点,我老婆孩子都在这边。


    不管是招聘会现场,还是招工一条街,招聘企业主动搭讪都先拿工资说话。


    企业1:工资都上去了,基本上都是130块钱,多的话一天一百四五。超过3000块钱,还有10%的奖励,一人100的全勤奖。


    企业2:涨工资?肯定得涨!不涨谁会上班?涨2成吧。


  [1][2]下一页目前大部分企业普工工资水平已经达3000元


    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大部分企业普工的工资水平已经涨到了3000元左右,一些企业为了留住工人,春节后甚至涨了30%的工资。为了招工能够开个好头,配空调、提供夫妻房、发放生日礼品、定期办体育比赛、设立员工医疗帮扶基金等各项措施都列在招聘广告的显要位置。


    然而尽管企业使出浑身解数,可依然留不住工人。春节后,务工人员迟迟没有返回东莞,找工作的人仍处于观望状态,这让今年的用工形势似乎更加严峻。


    应聘者:清洁工多少?


    高先生:1500,包吃住。


    应聘者:晚上加不加班?


    高先生:晚上肯定要加班。


    应聘者:清洁工都要加班吗?不加班就可以出去另外找啊,


    高先生:现在找工作的都想兼两职,这样才会提高工资。


    招工难或致产业结构调整


    更多的求职者现在只是观望,了解行情,并不急于确定工作。受此影响,企业全面开工的日期在向后延迟。不过,在东莞市人力资源局就业管理办公室主任萧欣欣看来,目前的招工难题何时能够缓解,不光要看招工情况,更要看外部的经济环境。


    萧欣欣:要看外部经济,外边经济复苏之后,订单(怎么样)。如果订单不是特别充足,相对缓和了缺工。


    如果经济形势有利,订单激增,用工难题岂不是会更加凸显?智通人才公共关系部副总监蔡小梅告诉,现在企业招工不仅要应对目前的生产状况,还包含着未雨绸缪的韵味。


    蔡小梅:当年的金融危机,外部环境恶化的时候,一下子就压缩很多人手。几个月快速反弹之后,再招人是非常困难的。所以经过这么一个阶段之后,做人力资源的管理者也有很好的经验,会做的稳一点。


    东莞市人力资源局就业管理办公室主任萧欣欣认为,珠三角招工难包含多方面因素,比如工资水平,如果用瀑布和河流来比喻过去在沿海地区打工和留在内陆省份的收入,现在差距在迅速缩小,甚至在同一个水平面上。萧欣欣说,要客观地看待招工难,对企业来说,这未必不是好事。


    萧欣欣:就是他在家门口拿的工资跟在长三角珠三角相差不大,没有落差就没有流动能力了。还有一点,他受了九年义务教育,不甘心去做简单的手工劳动,就是我们说的普工的一线岗位。所以呢,广东现在就是会阵痛,让它重新蜕皮,再成长。其实现在的企业也是在忍这个过程,产业结构(调整)是少不了。


    (刘黎 吴喆华)


前一页[1][2]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